首页 造句 比较文化的造句
  • 1、我们应该进而探讨翻译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作用,或者更进一步把翻译同比较文化这个新学科结合起来。
  • 2、比较文化的一贯性不可能被忽略。
  • 3、一开始,译介学主要以比较文化角度研究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文学。
  • 4、根据几种不同的当代文化,比较文化与语言学提供了关于早期美洲的有说服力的证据。
  • 5、本文将对史景迁著作及期刊论文中所呈现的中国图景,从以上四个主要方面建立分析框架,进行比较文化理论与文化认知视野下的阐释解读。
  • 6、本文从比较文化学和发生学视角,剖析在英雄时代希腊史诗产生的重要因素,认为催生希腊史诗有三大因素,即民族的频繁迁徙、商业民族的激烈战争、迟到的字母文字。
  • 7、二者都是在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应具有自觉的比较文化视野。
  • 8、孙景尧,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重点比较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 9、不少学者倡导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转向,也有一些学者予以抵制。
  • 10、有很强的目标层次感、比较文化中的现代理念、提倡纯粹个人主义,是陈独秀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主要特点。
  • 读音:bǐ

    (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

    (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

    (3)(动)比画:连说带~。

    (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

    (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

    (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

    (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

    (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

    (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

  • 读音:jiào

    (1)(介)比较:~量|~一~劲儿|工作~前更为努力|用~少的钱;办~多的事。

    (2)〈书〉计较。

    (3)〈书〉明显:彰明~著|二者~然不同。

  • 读音: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读音: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1. 同“花”。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