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 文化馆的造句
  • 1、当日上午艳阳高照,梁桂全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禅武中心练功区和禅武文化馆
  • 2、彭水县文化馆副馆长李德胜说,踩花山节包括了很多民族性的活动,比如民族民间舞蹈大赛、民歌赛,女儿会等等。
  • 3、青海省文化馆的李锦辉曾主持青海省民间文艺集成工作,他就是这样形容湟中县唱“贤孝”的盲艺人刘延彪,“那是我们的‘河湟阿炳’”。
  • 4、从宽城县文化馆借调而来的吴静萍扮演那素芝。
  • 5、县县都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都有文化站。
  • 6、进入文化馆大厅来到三晋之印,拜识古人伟岸、领略今人风采,辗转踏上黄金梯即犹怀抱十三州。
  • 7、据阿德说,这些县的合作社因为经营市场、建文化馆出租等非农业服务而得以存活。
  • 8、以前很多文化馆都有演出独脚戏的团队。
  • 9、据了解,王宝器曾是蒲江县文化馆干部,生性活泼好动,自幼爱说笑话谐语,人称“王宝器”。
  • 10、县领导还特地传话,问我,愿不愿屈就县文化馆
  • 读音: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读音: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1. 同“花”。

  • 读音:guǎn

    (1)(名)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宾~|旅~。

    (2)(名)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使~|大使~|领事~。

    (3)(名)(~儿)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理发~|照相~|饭~儿。

    (4)(名)储藏、陈列文物或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博物~|天文~|文化~|图书~|展览~。

    (5)(名)旧时指塾师教书的地方:从~(在私塾或别人家里教书)|他教过三年~。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