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词典 语气词的详情

语气词

拼音: yǔ qì cí

注音:ㄩˇ ㄑ一ˋ ㄘˊ

词性: 名词
  • 词语解释:

    1.又称助字﹑助词。一般用于句末﹐有时也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古代常用"也""矣"等表示陈述语气﹐用"乎""邪(耶)"等表示疑问语气﹐用"哉""夫"等表示感叹语气﹐用"矣""也"等表示祈使语气。现代汉语常用"的"﹑"了"﹑"吗(公)"﹑"呢"﹑"么"﹑"吧"﹑"啊"表示语气。
  • 引证解释:

    ⒈ 又称助字、助词。一般用于句末,有时也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古代常用“也”“矣”等表示陈述语气,用“乎”“邪(耶)”等表示疑问语气,用“哉”“夫”等表示感叹语气,用“矣”“也”等表示祈使语气。现代汉语常用“的”、“了”、“吗(公)”、“呢”、“么”、“吧”、“啊”表示语气。

    吴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第十五章:“文言最常用的语气词是‘也’和‘矣’,‘矣’字和白话的‘了’大致相合,但白话里哪一个语气词和‘也’相当呢?”

  • 国语词典:

    用来表示惊讶、赞赏、慨叹、希冀、疑问、肯定等语气的词,亦包括助词与叹词。如孔子赞赏颜回:「贤哉回也」中的「哉」、「也」二字。也称为「情态词」。

  • 网络解释:

    语气词

  •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表示语气。
  • 读音:yǔ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1. 告诉:不以语人。

  • 读音:qì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

  • 读音:cí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