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语大全 扩而充之的详情

kuò

ér

chōng

zhī

扩而充之
  • 解释:

    扩:扩展。扩大范围,充实内容。

  •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扩充

  • 示例:

    这句话原来是论妇女的,后来却扩而充之

  • 1、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
  • 2、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 3、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4、我相信任何的教育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稳稳当当拿着此时此地的实际体验,然后扩而充之
  • 5、扩而充之,整个民族如此,那是我们一种自馁精神,对民族兴衰大有关系。
  • 6、扩而充之,可以出神;再扩充即还虚合道……
  • 7、宗先生说,作为中国两千年礼法社会和道德体系的建设者,孔子深知道德的精神在于诚,在于真性情、真血性,所谓赤子之心,扩而充之,就是所谓“仁”。
  • 8、对今次压倒性胜出,曾荫权亦必须清醒认识,并扩而充之,戒骄戒躁,拿出实绩,这才不会辜负各方的殷切期盼。
  • 9、扩而充之到整个中国人的思维,他也认为中国人整体缺乏理性思维。
  • 10、如何让人们的善“扩而充之”,是我们今天应该好好思考的命题。
  • 11、如何让人们的善“扩而充之”,是我们今天应该好好思考的命题。
  • 1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13、扩而充之,整个民族如此,那是我们一种自馁精神,对民族兴衰大有关系。
  • 14、宗先生说,作为中国两千年礼法社会和道德体系的建设者,孔子深知道德的精神在于诚,在于真性情、真血性,所谓赤子之心,扩而充之,就是所谓“仁”。
  • 15、对今次压倒性胜出,曾荫权亦必须清醒认识,并扩而充之,戒骄戒躁,拿出实绩,这才不会辜负各方的殷切期盼。
  • 16、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 17、关键是怎样把这样的效果扩而充之
  • 18、我相信任何的教育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稳稳当当拿着此时此地的实际体验,然后扩而充之
  • 19、扩而充之,可以出神;再扩充即还虚合道……
  • 20、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
  • 读音:kuò

    (动)扩大:~建|~展|~音机。

  • 读音:ér

    1.  古同“”,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读音:chōng

    (1)(动)满;足:~分|~足(多到能满足需要)|~其量(表示做最大限度的估计;至多)。

    (2)(动)装满;塞住:~电|~耳不闻。

    (3)(动)担任;当:~当|~任(担任)。

    (4)(动)冒充:~行家。

    (5)姓。

  • 读音: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