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 济世之才的造句
  • 1、美人并未拒绝,说自己刚才偷听了书生与主人的谈话,自觉书生颇有经国济世之才,亦对他暗自倾慕。
  • 2、陈子龙不但有丰富的学识,而且志向高远、善于运筹帷幄,是难得的济世之才
  • 3、兄弟说笑了,我无青云之志,也无投身仕途之念,更无济世之才,投身于此,只恐误了兄弟的大事。
  • 4、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之才。 
  • 5、崔圆少年家境贫寒,志向远大,好读兵书,有经国济世之才
  • 6、我不但知道先生,而且知道先生善于识人,乃经国济世之才!我说一人名字,先生就知道我为什么对先生这么了解了---贾诩贾文和。
  • 7、传闻天下间有一群人,他们个个学究天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每一个人都有济世之才
  • 8、曹魏时辽东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 9、仙凡有界,修炼漫漫,欲成仙者不仅要有超人济世之才,利物与人之功,亦必有坚如磐石之毅力,铿锵铁血之心肠!村长作品《贱行》。
  • 10、他虽貌不惊人,却有济世之才
  • 11、美人并未拒绝,说自己刚才偷听了书生与主人的谈话,自觉书生颇有经国济世之才,亦对他暗自倾慕。
  • 12、陈子龙不但有丰富的学识,而且志向高远、善于运筹帷幄,是难得的济世之才
  • 13、兄弟说笑了,我无青云之志,也无投身仕途之念,更无济世之才,投身于此,只恐误了兄弟的大事。
  • 14、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之才。 
  • 15、崔圆少年家境贫寒,志向远大,好读兵书,有经国济世之才
  • 16、我不但知道先生,而且知道先生善于识人,乃经国济世之才!我说一人名字,先生就知道我为什么对先生这么了解了---贾诩贾文和。
  • 17、传闻天下间有一群人,他们个个学究天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每一个人都有济世之才
  • 18、曹魏时辽东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 19、仙凡有界,修炼漫漫,欲成仙者不仅要有超人济世之才,利物与人之功,亦必有坚如磐石之毅力,铿锵铁血之心肠!村长作品《贱行》。
  • 20、他虽貌不惊人,却有济世之才
  • 读音:jì

    1. 渡,过河:同舟共济。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3. 补益:无济于事。

    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

  • 读音:shì

    (1)(名)人的一辈子:一生一~.

    (2)(名)有血统关系的人相传而成的辈分:第十~孙。

    (3)(名)一代又一代:三代祖传~医。

    (4)(名)指有世交关系:~兄。

    (5)(名)时代:近~|当~。

    (6)(名)社会;人间:问~|~道。

    (7)(名)姓。

  • 读音: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读音:cái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