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语大全 城下之盟的详情

chéng

xià

zhī

méng

城下之盟
  • 解释: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 出处: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 语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 示例:

    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 1、落后就要挨打,城下之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 2、用我,让我闲废了这么多年,国难临头,你跑了,让我在这儿待着,签订城下之盟?恭亲王与咸丰都是宣宗皇帝的儿子。
  • 3、由于情势危急,他不得不订下这个城下之盟
  • 4、如果说当年的《马关条约》还只是城下之盟,那《辛丑条约》完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5、可叹澶渊之耻为雪,城下之盟犹在,而此时辽夏两国已有联姻之谊,倘若虎豹豺狼合起手来,再度兵临城下,我大宋实在岌岌可危啊!
  • 6、耐心等待十数日,意料中的城下之盟终于出现,拿到摁上血手印和敌酋亲笔签名的盟约,飞步赶往海滩,儒者欣喜若狂,“驸马爷,驸马爷,盟约已到手……”。
  • 7、这些将士宁愿战死,也决不为城下之盟
  • 8、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 9、逼其签订城下之盟,尽占先机,驸马爷棋高一着。
  • 10、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 11、落后就要挨打,城下之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 12、用我,让我闲废了这么多年,国难临头,你跑了,让我在这儿待着,签订城下之盟?恭亲王与咸丰都是宣宗皇帝的儿子。
  • 13、由于情势危急,他不得不订下这个城下之盟
  • 14、如果说当年的《马关条约》还只是城下之盟,那《辛丑条约》完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15、可叹澶渊之耻为雪,城下之盟犹在,而此时辽夏两国已有联姻之谊,倘若虎豹豺狼合起手来,再度兵临城下,我大宋实在岌岌可危啊!
  • 16、耐心等待十数日,意料中的城下之盟终于出现,拿到摁上血手印和敌酋亲笔签名的盟约,飞步赶往海滩,儒者欣喜若狂,“驸马爷,驸马爷,盟约已到手……”。
  • 17、这些将士宁愿战死,也决不为城下之盟
  • 18、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 19、逼其签订城下之盟,尽占先机,驸马爷棋高一着。
  • 20、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 读音:chéng

    (1)(名)城墙:~外|万里长~。

    (2)(名)城墙以内的地方:东~。

    (3)(名)城市(跟‘乡’相对):消灭~乡差别。

  • 读音:xià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 读音: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读音:méng

    (1)(名)旧时指宣誓缔约;现在指团体和团体、阶级和阶级或国和国的联合。

    (2)(名)指结拜的(弟兄)。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包括若干旗、县、市。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