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语大全 中庸之道的详情

zhōng

yōng

zhī

dào

中庸之道
  • 解释: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 出处: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语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示例:

    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 1、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柔中带刚的中庸之道,很适合肖邦这种诗意的音乐。不理解肖邦音乐的人可能会觉得比较柔和,但是深入了解肖邦之后,他的音乐其实是非常激昂的。
  • 2、鲁迅这篇小说写了不到十行字,就完整深刻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无奈和尴尬,揭露出人情世态的荒诞与复杂。
  • 3、我们不会因为想要将企业的获利数字增加一个百分点,便结束比较不赚钱的事业,但同时我们也觉得只因公司非常赚钱便无条件去支持一项完全不具前景的投资的做法不太妥当,亚当?史密斯一定不赞同我第一项的看法,而卡尔?马克斯却又会反对我第二项见解,而采行中庸之道是惟一能让我感到安心的做法。
  • 4、流通性是金融立法中应考虑的首要原则,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因素动荡不定,立法者未必能清楚预见法律施行后果,因而金融立法中多行中庸之道,流通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5、“做人稳稳重重,讲求中庸之道,明哲保身”是马鸿宾的处世哲学。
  • 6、思想必须以极端的方法才能进步,然而又必须以中庸之道才能延续。
  • 7、中庸之道,在于取长补短,革故鼎新,用最好的方法,进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 8、新闻记者要坚持不偏不倚、公正客观的“中庸之道”。
  • 9、因为尽管国人在历史上即有不偏不倚崇尚中庸之道的传统,后世之人也常言看待人物和事物应该一分为二,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引发严重后果的事例却又屡见不鲜。
  • 10、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触及的问题过于透彻就没有品尝的口感与深远的意味,表面上虽然不痛不痒,不动声色,却能直指心灵深处。
  • 11、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柔中带刚的中庸之道,很适合肖邦这种诗意的音乐。不理解肖邦音乐的人可能会觉得比较柔和,但是深入了解肖邦之后,他的音乐其实是非常激昂的。
  • 12、鲁迅这篇小说写了不到十行字,就完整深刻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无奈和尴尬,揭露出人情世态的荒诞与复杂。
  • 13、我们不会因为想要将企业的获利数字增加一个百分点,便结束比较不赚钱的事业,但同时我们也觉得只因公司非常赚钱便无条件去支持一项完全不具前景的投资的做法不太妥当,亚当?史密斯一定不赞同我第一项的看法,而卡尔?马克斯却又会反对我第二项见解,而采行中庸之道是惟一能让我感到安心的做法。
  • 14、流通性是金融立法中应考虑的首要原则,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因素动荡不定,立法者未必能清楚预见法律施行后果,因而金融立法中多行中庸之道,流通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15、“做人稳稳重重,讲求中庸之道,明哲保身”是马鸿宾的处世哲学。
  • 16、思想必须以极端的方法才能进步,然而又必须以中庸之道才能延续。
  • 17、中庸之道,在于取长补短,革故鼎新,用最好的方法,进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 18、新闻记者要坚持不偏不倚、公正客观的“中庸之道”。
  • 19、因为尽管国人在历史上即有不偏不倚崇尚中庸之道的传统,后世之人也常言看待人物和事物应该一分为二,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引发严重后果的事例却又屡见不鲜。
  • 20、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触及的问题过于透彻就没有品尝的口感与深远的意味,表面上虽然不痛不痒,不动声色,却能直指心灵深处。
  • 读音: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 读音:yōng

    (1)(形)平凡;不高明:~才|~医|~凡|附~|昏~|平~。

    (2)(形)(动)用(用于否定式):无~细述|无~讳言|无~赘述。

    (3)(形)(助)疑问词;表示反问;岂:~有济乎|~可弃乎?

  • 读音: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读音: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