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语大全 诽谤之木的详情

fěi

bàng

zhī

诽谤之木
  • 解释: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 出处:

    《史记 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 语法:

    诽谤之木作宾语;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

  • 1、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 2、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 3、按有关典籍的描述,远古时代是“众人不与政,闻君过则诽谤”,“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 4、“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黜陟幽明。
  • 5、早在远古时代,舜就设立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缺点和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终于成为了一位受人爱戴的部落首领。
  • 6、“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 7、古先哲王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
  • 8、为此,他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设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
  • 9、“舜有诽谤之木”,这是《吕氏春秋·自知》明文记载的。
  • 10、正所谓的人生意义,也是人世间的流传了几千年的诽谤之木
  • 11、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 12、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 13、按有关典籍的描述,远古时代是“众人不与政,闻君过则诽谤”,“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 14、“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黜陟幽明。
  • 15、早在远古时代,舜就设立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缺点和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终于成为了一位受人爱戴的部落首领。
  • 16、“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 17、古先哲王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
  • 18、为此,他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设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
  • 19、“舜有诽谤之木”,这是《吕氏春秋·自知》明文记载的。
  • 20、正所谓的人生意义,也是人世间的流传了几千年的诽谤之木
  • 读音:fěi

    (动)毁谤:~议。

  • 读音:bàng

    攻击人,说人坏话: 毁~。诽~。

  • 读音: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读音:mù

    (1)(名)树木:伐~|果~。

    (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

    (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

    (4)(名)棺材:棺~|行将就~。

    (5)(Mù)姓。

    (6)(形)质朴:~讷。

    (7)(形)麻木:脚~了。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