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词典 创造社的详情

chuàng

zào

shè

创造社

拼音: chuàng zào shè

注音:ㄔㄨㄤˋ ㄗㄠˋ ㄕㄜˋ

  • 词语解释:

    文学团体。1921年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创立。主张尊崇自我,张扬个性,反对旧的传统观念。作品多具有反帝反封建倾向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30年左联成立后停止活动。
  • 引证解释:

    ⒈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反帝反封建及积极浪漫主义是其基本倾向。1929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封闭。其先后出版的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并编辑出版了《创造丛书》等。

  • 网络解释:

    创造社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新文学团体)

  • 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的文学研究会。作为响应,1921年6月上旬,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于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
  • 1、考察创造社“转向”之前的文学现场即其创办的《创造周报》的兴衰历史,是揭示其“转向”之内在原因的一个新突破口。
  • 2、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
  • 3、创造社是“五四”文坛颇具争议的文学社团之一。
  • 4、自从创造社成为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以来,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所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光。
  • 5、文章从三个方面说明创造社文学世界的文化生成形态。
  • 6、因此,创造社后来走向革命文学并非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而是有着内在的根据。
  • 7、第一部分梳理日本浪漫主义对创造社浪漫主义形成的影响。
  • 8、在创办《创造》季刊之前,前期创造社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抑或变数。
  • 9、他是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推进了浪漫派的写作方式。
  • 10、不过,“美食实验社”的主旨并不只是为了创造奇怪的、基于食物的艺术作品。
  • 11、不过,“美食实验社”的主旨并不只是为了创造奇怪的、基于食物的艺术作品。
  • 12、本文对前期创造社期刊的栏目设置进行了分析。
  • 13、正确认识和对待编辑的社会角色问题,发掘编辑的创造力,有助于推动刊社的发展。
  • 14、简明的从日本浪漫主义的特点以及创造社成员的留日体验,阐述创造社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
  • 15、因此,创造社后来走向革命文学并非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而是有着内在的根据。
  • 16、考察创造社“转向”之前的文学现场即其创办的《创造周报》的兴衰历史,是揭示其“转向”之内在原因的一个新突破口。
  • 17、创造社知识群体在向国人宣扬新的爱情婚姻观念、鼓吹妇女解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 18、第二部分阐述日本浪漫主义文学观对创造社的影响。
  • 19、他是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推进了浪漫派的写作方式。
  • 20、迄今已出现众多社羣,利用这些新机会,创造出丰富的可重覆使用的作品。
  • 读音:chuàng

    1. 开始,开始做:创造。创制。首创。开创。创立。创演。创议。

    1. 伤:创伤。创口。创巨痛深(喻遭受重大的损失)。

  • 读音:zào

    (1)(动)做;制作:创~|建~|~纸。

    (2)(动)假编;捏造:~谣。

    (3)(名)指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专用于诉讼的两方:两~|甲~。

    (4)(量)〈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早~|一年三~。

    (5)(动)前往;到:~访|登峰~极。

    (6)(动)成就:~诣|深~。

    (7)(动)培养:可~之才。

  • 读音:shè

    (1)(名)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报~|合作~。

    (2)(名)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日|~稷。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