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 左衽的造句
  • 1、孔子称楚人为“被发左衽”之辈。
  • 2、被发左衽之地,犹有忠义乎?李金城久居于狄夷之地,仍心慕华夏,不远万里归来,诚谓壮矣!
  • 3、因此,并非中国古代所有少数民族的服饰都是左衽的。
  • 4、今上天垂祐,时和岁阜,被发左衽,并为臣妾。
  • 5、那时候的中原人自称为礼仪之邦,把周边经济落后的民族称之为蛮夷,说他们“披发左衽”、“披发文身”,坚决与他们划清界限,叫做“华夷之辨”。
  • 6、可以说,汉族的族称、源于汉族服饰“华夏”二字,本身就带着汉族与生俱来的自信;可以体会,而当古汉人说出“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为有光华也。
  • 7、“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 8、与“衣冠”相对的是“被发左衽”,即非汉族的夷狄的符号。
  • 9、另外,古代汉族的交领衣往往为右衽,而左衽通常是所谓“夷狄”的风俗,因此孔子才有“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议论。
  • 10、最先是在山西一带的南匈奴刘氏,成千上万披发左衽,从东汉以来装了二百多年孙子的匈奴人,呼啸着席卷了中原大地。
  • 11、被发左衽之地,犹有忠义乎?李金城久居于狄夷之地,仍心慕华夏,不远万里归来,诚谓壮矣!
  • 12、正义曰,‘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则为有光华也。
  • 13、今上天垂祐,时和岁阜,被发左衽,并为臣妾。
  • 14、夫子虽然不耻管仲小器,却也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15、瓯越之民“披发文身,错臂左衽”,有人推测温州之所以为瓯地,与先民沿瓯江而居住且善于制造“瓯”。
  • 16、只要明日上午无变,我们就可以免于披发左衽
  • 17、进了城,张佑发现座城市里的人们,也都是断发纹身,左衽赤脚的居多。 
  • 18、最先是在山西一带的南匈奴刘氏,成千上万披发左衽,从东汉以来装了二百多年孙子的匈奴人,呼啸着席卷了中原大地。
  • 19、因此,并非中国古代所有少数民族的服饰都是左衽的。
  • 20、中国古代大量资料表明汉族的上衣襟口有较为突出的右衽特征,而许多少数民族则有“左衽”的记载,因此,有不少学者及其论著认为“左衽”是区分汉夷服饰的关键性标志。
  • 读音:zuǒ

    (1)(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

    (2)(名)东:山~(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

    (3)(形)偏;斜;不正常:~脾气|~道旁门。

    (4)(动)错;不对头:想~了|说~了。

    (5)(形)相反:意见相~。

    (6)(形)进步的;革命的:~联|~派|~翼作家。

    (7)〈书〉同“”。

    (8)姓。

  • 读音:rèn

    (1)(名)〈书〉衣襟。

    (2)(名)〈书〉睡觉用的席子。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