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 叔孙通的造句
  • 1、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
  • 2、昔叔孙通讲论马上,桓荣精力凶荒;既逢平定,自致光宠;若夫崔、伏、何、严互有焉。
  • 3、太子太傅叔孙通也引用古今事例劝谏刘邦不要改立太子,甚至以死相争。
  • 4、“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 5、叔孙通看出刘邦越来越看不惯这种毫无秩序的混乱场面,便适时地对刘邦建议道儒生那一套虽然难以用来打天下,但是可以用来守天下。
  • 6、董仲舒有和叔孙通一样的圆滑的头脑,同时更具有战略眼光。
  • 7、汉朝刚建立的时候,拨乱反正,日不暇给,在这种情况之下,皇帝还让叔孙通制定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 8、刘邦手下一个叫叔孙通的大臣见状为刘邦制定了严格的君臣礼仪,下跪向皇帝叩头成为君臣礼仪的一部分,君臣平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9、解决办法是用叔孙通制定了一套礼仪,烘托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 10、叔孙通是秦汉时期适应历史潮流而动的儒学传人和开拓者。
  • 11、叔孙通教授逃离咸阳后,先后数次跳槽先给项梁打工,项梁没了,就给楚怀王打工,楚怀王走了,就给项羽打工,转了几家公司,最后稳定下来给刘邦打工。
  • 12、可以推知其中必有再任奉常并与惠帝保持密切关系的叔孙通的作用。
  • 13、汉朝刚建立的时候,拨乱反正,日不暇给,在这种情况之下,皇帝还让叔孙通制定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 14、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 15、太子太傅叔孙通也引用古今事例劝谏刘邦不要改立太子,甚至以死相争。
  • 16、“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 17、萧何作九章,韩信订军法,叔孙通制仪法。
  • 18、薛县人叔孙通,秦时以文学征为待诏博士。 
  • 19、刘邦七年的时候,叔孙通倡导宴席礼仪刘邦皇帝入席跪坐时,群臣“皆伏抑首”。
  • 20、昔叔孙通讲论马上,桓荣精力凶荒;既逢平定,自致光宠;若夫崔、伏、何、严互有焉。
  • 读音:shū

    (1)(动)拾取。(名)

    (2)叔父;父亲的弟弟。

    (3)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表~。

    (4)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嫂。

    (5)在弟兄排行次序里代表第三:伯仲~季。

  • 读音:sūn

    1. 儿子的儿子:孙子。孙女。

    2.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侄孙(侄儿的子女)。

    3.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孙子的子女)。玄孙(曾孙的子女)。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孙(贵族的子孙后代)。

    4.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孙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5. 姓。

    1. 古同“逊”。

  • 读音: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