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句 弟子规的造句
  • 1、活动前参加了四天培训,培训内容为学习《弟子规》,关于中华传统礼仪规范的一本书。
  • 2、是《弟子规》提醒我学会调整自己的时间,于是,同样的事情因为我调整了时间,在很短的时间里也很好地完成了。
  • 3、《弟子规》为接触中华传统思想体系提供一瞥,能够很大地帮助解决接触中华思维传统的需要。
  • 4、学习《弟子规》,让我们认识中华思维传统。
  • 5、《弟子规》是旧时中国用来把幼年人教育成为君子的,而现在我们可以用来认识中华传统思想。
  • 6、学习《弟子规》的第二个理由是,正如上文所说过,这样做会帮助我们过一个快乐和成功的人生。
  • 7、《弟子规》教导的信条、价值和准则今天仍然合适我们。
  • 8、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教育人们应笃信好学、遵守善道;《弟子规》讲的是孝和行,强调孝敬父母、尊重他人。
  • 9、《弟子规》的「凡取与,贵分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座右铭。
  • 10、一身文明习惯,我常常见到老师都会行礼,对《弟子规》做得十分好。
  • 11、活动前参加了四天培训,培训内容为学习《弟子规》,关于中华传统礼仪规范的一本书。
  • 12、这要求我们在家孝敬生身父母,工作上对衣食父母负责,对待别的老人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即弟子规上所说的“事诸父,如事父”,就是孝敬天地父母。
  • 13、学习《弟子规》原文,让我们能够亲耳听到祖先们的声音。
  • 14、身边生活的儿子很疼爱,虽然很少向别人提及曾远在河南的女儿欣欣,但从她在欣欣刚来深圳时送她去东山寺学《弟子规》这件事看来,当时的阿英望女成凤。
  • 15、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主张人道主义,教育人们应笃信好学、遵守善道的思想理念;《弟子规》则讲的是孝和行,强调孝敬父母、尊重他人。
  • 16、这与“争论”多少有些名实不符,观点的不平衡、赞弱弹强的几乎一边倒格局,很容易诱导不明就里的读者得出“《弟子规》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断论。 
  • 17、《弟子规》的「凡取与,贵分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座右铭。
  • 18、《弟子规》为接触中华传统思想体系提供一瞥,能够很大地帮助解决接触中华思维传统的需要。
  • 19、这是因为《弟子规》所教导的规范和道德,是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而这些规范和道德又不是基于某一个宗教的,因而可以跟任何宗教相容。
  • 20、是《弟子规》提醒我学会调整自己的时间,于是,同样的事情因为我调整了时间,在很短的时间里也很好地完成了。
  • 读音:dì
    [ dì ]

    1.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2.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3.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

    4.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

    5. 古同“”,次序。

    6. 古同“”,但。

    7. 古同“”,孝悌。

  • 读音: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读音:guī

    (1)(名)画圆形的工具:圆~|两脚~。

    (2)(名)规则;成例:校~|革除陋~。

    (3)(动)劝告:~劝|~勉。

    (4)(动)谋划;打主意:~划|~定|欣然~往。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