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语大全 浑然一体的详情

hún

rán

浑然一体
  • 解释:

    浑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 出处: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语法:

    浑然一体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诗文、绘画等。

  • 示例:

    这幅山水画气势雄壮,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 1、整个户型流露出简约紧凑的个性之美,立面色彩与秋色浑然一体,丽质天生尽在不言中。
  • 2、五人招数互为守御,步法互补空隙,临敌之际,五人犹似一人,浑然一体,变化无穷无尽。
  • 3、这样的创作方法使雪塑在外观上没有砌缝,浑然一体,雪作品的文化艺术品位更高,更精美好看,更有立体感。
  • 4、洞庭湖非常美丽,湖水清澈见底,而且非常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和蔚蓝的天空浑然一体,倒映在两边的山色,好像水里长出一座座奇形怪壮的高山,仿佛鱼儿在天上游,鸟儿在水里飞翔。
  • 5、这个房子与这儿的风景浑然一体,几乎都看不出来。
  • 6、花溪公园山岭错落有致;溪水曲折善变;花木秀拔多姿;种种景物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
  • 7、它们依山就势,负阴抱阳,以良好的生态格局和优美的景光效果,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 8、特点黑色塑件设计与灯管浑然一体,功率足、杀菌效果更强。
  • 9、常绿七里香与落叶柳树已浑然一体
  • 10、他的作品将本土特色和异国情调结合得浑然一体
  • 11、整个户型流露出简约紧凑的个性之美,立面色彩与秋色浑然一体,丽质天生尽在不言中。
  • 12、五人招数互为守御,步法互补空隙,临敌之际,五人犹似一人,浑然一体,变化无穷无尽。
  • 13、这样的创作方法使雪塑在外观上没有砌缝,浑然一体,雪作品的文化艺术品位更高,更精美好看,更有立体感。
  • 14、洞庭湖非常美丽,湖水清澈见底,而且非常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和蔚蓝的天空浑然一体,倒映在两边的山色,好像水里长出一座座奇形怪壮的高山,仿佛鱼儿在天上游,鸟儿在水里飞翔。
  • 15、这个房子与这儿的风景浑然一体,几乎都看不出来。
  • 16、花溪公园山岭错落有致;溪水曲折善变;花木秀拔多姿;种种景物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
  • 17、它们依山就势,负阴抱阳,以良好的生态格局和优美的景光效果,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 18、特点黑色塑件设计与灯管浑然一体,功率足、杀菌效果更强。
  • 19、常绿七里香与落叶柳树已浑然一体
  • 20、他的作品将本土特色和异国情调结合得浑然一体
  • 读音:hún

    1.  水不清,污浊:浑水摸鱼。浑浊。

    2.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浑人。浑话。浑蛋。浑浑噩噩。

    3.  全,满:浑身。浑然。

    4.  天然的,淳朴的:浑古。浑朴。浑厚。

    5.  简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  姓。

  • 读音:rán

    1.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6.  古同“”。

  • 读音: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读音: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支付扫码

所有赞助/开支都讲公开明细,用于网站维护:赞助名单查看

查看我的收藏

正在加载... ...